前列腺疾病的筛查需根据具体症状、年龄、家族史等因素选择针对性检查。以下是针对前列腺增生、前列腺炎、前列腺癌的筛查重点及推荐检查项目:
基础筛查:直肠指检(DRE)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检测、超声检查(经腹或经直肠)。
针对性检查:根据初步筛查结果选择进一步检查(如前列腺液分析、尿流率测定、MRI、穿刺活检等)。
高危人群:50岁以上男性、有家族史者建议定期筛查(每年1次PSA+DRE)。
症状导向:根据患者主诉(如排尿困难、尿频、疼痛等)选择相应检查。
筛查目标:评估增生程度、是否引起排尿梗阻,排除其他疾病(如前列腺癌)。
推荐检查:
尿流率测定:评估排尿功能(最大尿流率、平均尿流率)。
超声检查:测量前列腺体积、观察是否突入膀胱,评估残余尿量。
直肠指检(DRE):初步判断前列腺大小和质地(增生通常质地均匀)。
PSA检测:排除前列腺癌(增生可能导致PSA轻度升高)。
症状评分: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(IPSS)评估生活质量影响。
典型表现:
尿频、尿急、夜尿增多、尿流变细、排尿困难。
超声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(>30g),残余尿量增加。
筛查目标: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症,明确感染源。
推荐检查:
前列腺液检查:通过按摩获取前列腺液,分析白细胞、卵磷脂小体数量。
白细胞 > 10个/HP + 卵磷脂小体减少:提示炎症。
细菌培养+药敏试验:确认病原体(如大肠杆菌、葡萄球菌),指导抗生素选择。
尿常规:检测脓尿、血尿,辅助判断感染程度。
直肠指检(DRE):前列腺可能肿大、压痛明显。
PSA检测:急性炎症可能导致PSA升高(需结合其他指标)。
典型表现:
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会阴部或下腹部隐痛。
前列腺液检查提示炎症(白细胞增多)。
筛查目标:早期发现肿瘤,明确分期及治疗方案。
推荐检查:
PSA检测:筛查前列腺癌的关键指标(正常值 < 4 ng/mL)。
PSA 4-10 ng/mL:需结合f/tPSA比值或PSAD(PSA密度)进一步评估。
PSA > 10 ng/mL:高度提示前列腺癌风险。
直肠指检(DRE):触诊前列腺硬结、结节或不对称肿大。
经直肠超声(TRUS):观察前列腺低回声区、钙化灶等可疑病变。
MRI检查:高分辨率评估肿瘤范围(T2WI信号异常、弥散受限)。
前列腺穿刺活检:确诊金标准(TRUS引导下多点取样,病理分级)。
典型表现:
早期多无症状,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、血尿、骨痛(转移)。
PSA持续升高,DRE发现硬结,TRUS/MRI提示可疑病灶。
初步筛查:
所有男性:直肠指检 + PSA检测(50岁以上或高危人群)。
有排尿症状者:尿流率测定 + 超声检查(评估增生)。
异常结果处理:
PSA升高或DRE异常:TRUS + MRI进一步评估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怀疑前列腺炎:前列腺液检查 + 细菌培养。
确诊后检查:
前列腺癌:全身核素扫描(骨转移评估)、分期MRI/CT。
检查前准备:
PSA检测:避免前列腺按摩、性生活、剧烈运动1周。
直肠指检:排空肠道,放松肛门括约肌。
穿刺活检:术前停用抗凝药,肠道准备(灌肠)。
检查局限性:
PSA升高:可能由增生、炎症或肿瘤引起,需结合DRE、TRUS等综合判断。
直肠指检:早期小肿瘤可能漏诊,需结合影像学检查。
高危人群:
家族史:父亲或兄弟患前列腺癌者,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。
非洲裔男性:发病率较高,需更早、更频繁筛查。
| 疾病类型 | 核心检查项目 | 关键指标 | 目的 |
|---|---|---|---|
| 前列腺增生 | 尿流率、超声、PSA | 前列腺体积、残余尿量 | 评估梗阻程度 |
| 前列腺炎 | 前列腺液、细菌培养 | 白细胞、卵磷脂小体 | 确定炎症类型 |
| 前列腺癌 | PSA、DRE、TRUS、MRI、活检 | PSA值、组织病理学 | 早期诊断与分期 |
通过科学选择检查项目,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效果。若有具体症状或疑虑,建议咨询泌尿外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