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关于睾丸穿刺活检的适应症、操作规范及病理诊断时机的详细解析,结合医学知识库信息整理如下:
睾丸穿刺活检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男性生殖系统疾病,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:
无精子症:
梗阻性无精子症:双侧输精管阻塞,需通过活检确认睾丸生精功能是否正常。
非梗阻性无精子症:精液中无精子,但睾丸体积正常或缩小,需评估生精功能。
少精子症:
严重少精子症或睾丸体积缩小者,需明确是否存在生精功能障碍。
辅助生殖技术(ART):
对于无法通过附睾获取精子的患者(如梗阻性无精子症),可通过睾丸穿刺活检直接获取精子用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。
隐睾症:
青春期前或发育后期行隐睾固定术时,需活检评估睾丸生精功能并排除恶变。
精索静脉曲张:
手术前通过活检判断睾丸生精功能及预后。
输精管结扎术后复通:
评估术后睾丸生精功能是否恢复,指导复通手术决策。
睾丸肿块或结节:
怀疑睾丸肿瘤或附睾结核时,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。
睾丸穿刺活检分为切开法和穿刺法,具体步骤如下:
患者评估:
详细询问病史(如不育年限、既往手术史)、体格检查(睾丸大小、质地、附睾触诊)。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精液分析。
消毒与麻醉:
常规消毒阴囊皮肤,局部浸润麻醉或精索阻滞麻醉。
切开法(创伤大但结果可靠):
固定睾丸: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睾丸,使皮肤绷紧。
切口:选择无血管区作1-2 cm皮肤切口,切开睾丸白膜(约0.5 cm)。
取材:轻轻挤压睾丸,暴露曲细精管,剪取组织送检。
止血与缝合: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,术后需拆线。
穿刺法(创伤小但结果可能不准确):
固定睾丸:同切开法。
穿刺:用特制针管经阴囊皮肤穿刺睾丸,抽吸少量组织。
止血与包扎:压迫穿刺点止血,无需缝合。
快速活检法(结合切开与穿刺优点):
使用专用器械快速取出完整曲细精管,创伤小且结果可靠。
一般护理:
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,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1-2周。
穿刺部位加压包扎,冰敷缓解肿胀。
并发症监测:
观察有无血肿、感染或疼痛加重,及时处理。
病理诊断是睾丸穿刺活检的核心环节,以下情况必须进行病理检查:
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患者:
确定是否存在生精障碍(如Sertoli细胞-only综合征)或梗阻性无精子症(知识库[1][5][11])。
隐睾症术前评估:
排除睾丸萎缩或恶变风险。
睾丸肿块或结节:
鉴别良性病变(如附睾结核)与恶性肿瘤(如精原细胞瘤)。
疑似睾丸扭转或缺血:
术后病理可确认组织坏死程度。
ICSI取精:
确认睾丸内是否存在可用精子,避免盲目进行昂贵的辅助生殖手术。
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后:
通过活检评估术后睾丸生精功能恢复情况。
适应症把握:
严格遵循适应症,避免不必要的活检。
操作风险:
切开法可能引起血肿、感染或术后疼痛;穿刺法易出现假阴性结果。
术后并发症:
约10%-20%患者术后短期内精子数量下降,需4个月恢复。
睾丸穿刺活检是诊断男性不育、睾丸病变及辅助生殖的重要手段,其适应症明确、操作规范需严格遵循。病理诊断在以下关键场景中不可或缺:
生精功能评估(无精子症、隐睾症);
睾丸病变性质鉴别(肿瘤、结核);
辅助生殖取精决策;
术后疗效评估。
通过规范操作与精准病理分析,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,显著提高临床决策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