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治疗的副作用涉及多个器官系统,其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因药物类型(如PD-1/PD-L1抑制剂、细胞因子类药物、CAR-T疗法等)而异。
以下是根据最新医学资料整理的具体副作用及其处理建议:
一、常见副作用

皮肤毒性
表现:皮疹(红斑、丘疹、湿疹)、瘙痒、皮肤干燥、脱发、白癜风样改变。
处理:
轻度: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中效类固醇(如氢化可的松)。
重度:口服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,必要时使用系统性激素(如泼尼松)。
胃肠道毒性
表现: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结肠炎(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或穿孔)。
处理:
轻度腹泻:补液+调整饮食。
重度结肠炎:停药+静脉用糖皮质激素(如甲基泼尼松龙),必要时加用英夫利昔单抗。
疲劳
表现:持续乏力、活动能力下降。
处理: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(如散步),必要时对症支持治疗。
发热
表现:低至中度发热(<38.5℃),偶见高热。
处理:物理降温(温水擦拭)或口服退热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。
二、器官特异性副作用

内分泌系统
甲状腺功能异常:
甲亢:心悸、多汗、手抖;需监测甲状腺功能,必要时使用甲巯咪唑。
甲减:畏寒、乏力、体重增加;需长期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。
垂体炎:
表现:头痛、疲劳、激素水平异常(如ACTH、TSH降低)。
处理:激素替代治疗(如糖皮质激素、甲状腺素)。
肾上腺功能减退:
表现:低血压、乏力、低血糖;需补充氢化可的松。
肺部毒性(免疫相关性肺炎)
表现:咳嗽、气短、呼吸困难,严重时可发展为间质性肺炎或呼吸衰竭。
处理:
停药+高剂量糖皮质激素(如甲基泼尼松龙1-2 mg/kg/d),必要时转入ICU辅助呼吸。
肝脏毒性
表现:转氨酶升高(ALT/AST>3×ULN)、黄疸。
处理:
轻度:监测肝功能,暂停免疫治疗。
重度:使用糖皮质激素,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(如英夫利昔单抗)。
心脏毒性
免疫性心肌炎:
表现:胸痛、心悸、心力衰竭(如不能平卧、下肢水肿)。
处理:紧急停药+高剂量糖皮质激素+免疫抑制剂(如英夫利昔单抗),需心血管科会诊。
肾脏毒性
表现:血肌酐升高、蛋白尿。
处理:停药+糖皮质激素,监测肾功能。
神经系统毒性
表现:头痛、意识模糊、周围神经病变(麻木、刺痛)、脑炎(罕见但致命)。
处理:停药+免疫抑制治疗,神经科评估。
三、特殊治疗的副作用

CART细胞治疗
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:
表现:高热、低血压、呼吸困难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处理:托珠单抗(IL-6受体拮抗剂)+糖皮质激素。
神经毒性:
表现:头痛、癫痫、意识障碍。
处理:对症支持治疗,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。
细胞因子类药物(如IL-2、IFN-α)
表现:流感样症状(寒战、肌肉酸痛)、水肿、低血压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(肺水肿、低蛋白血症)。
处理:对症支持+减量或停药。
四、罕见但严重副作用

免疫相关性胰腺炎
表现:腹痛、胰酶升高(淀粉酶/脂肪酶)。
处理:停药+糖皮质激素。
免疫性溶血性贫血
表现:乏力、黄疸、血红蛋白尿。
处理:停药+免疫抑制治疗(如糖皮质激素、静脉免疫球蛋白)。
葡萄膜炎/视神经炎
表现:视力模糊、眼痛、畏光。
处理:眼科会诊+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疗。
五、副作用与疗效的关系

多项研究(如JAMA Oncology 2025年数据)显示:
**出现≥2种器官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(irAEs)**的患者,中位总生存期(OS)更长(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,多系统irAEs组的中位OS为21.8个月,无irAEs组为8.7个月)。
可能机制:免疫系统激活越强,抗肿瘤效果越显著,但需权衡副作用风险。
六、应对策略
监测与评估
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甲状腺功能、胸部CT等。
分级管理
轻度副作用:对症处理,无需停药。
中重度副作用:停药+免疫抑制治疗(如激素、英夫利昔单抗)。
患者教育
告知常见副作用及应对措施,鼓励及时报告症状。
多学科协作
内分泌科、呼吸科、神经科等协助处理复杂副作用。
七、总结
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具有多系统性、延迟性和可控性的特点,需个体化管理。尽管部分副作用可能影响生活质量,但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,且部分患者副作用的出现可能提示更好的疗效。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,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