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有哪些?
前列腺增生(BPH)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,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(LUTS),随着病情进展,症状可能逐渐加重。以下是常见的症状分类:
1. 储尿期症状

尿频:排尿次数增多,尤其是夜间(夜尿增多)。早期可能表现为白天尿频,后期夜尿次数显著增加(如从1-2次增至4-5次甚至更多)。
尿急:突然强烈的排尿欲望,难以控制,严重时可能出现尿失禁(尤其在夜间)。
尿痛:由于尿液滞留导致细菌感染,可能出现尿痛、灼热感(需与前列腺炎或尿道炎鉴别)。
2. 排尿期症状
排尿困难:
起尿缓慢(需等待数秒才能排尿)。
尿线变细、射程短、排尿费力。
尿流中断或滴沥不尽(排尿后仍有尿液滴出)。
急性尿潴留:突然无法排尿,膀胱极度膨胀,伴有下腹疼痛和尿意频繁(需紧急就医)。
3. 排尿后症状
尿不尽感:排尿后仍有尿液未排尽的感觉,甚至出现尿后滴沥。
4. 并发症相关症状
血尿:前列腺增生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导致间歇性血尿(需排除肿瘤或结石)。
尿路感染:因尿液滞留易继发感染,表现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发热。
肾功能异常:长期梗阻可能导致肾积水、肾功能减退,表现为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水肿等。
其他:长期排尿困难可能诱发痔疮、脱肛、疝气等疾病。
5. 严重症状(需警惕)
完全性尿闭:无法排尿,需立即导尿。
肾功能衰竭: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贫血、高血压、意识模糊等。
保护前列腺健康需要做哪些检查?
为了明确诊断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排除其他疾病(如前列腺癌、前列腺炎),建议进行以下检查:

1. 常规检查
直肠指诊(DRE):
目的:通过手指触诊评估前列腺的大小、质地、是否有硬结或压痛。
适用情况:初步筛查前列腺增生、炎症或肿瘤。
分级: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I度、II度、III度增生(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)。
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检测:
目的:血液中PSA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增生、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癌。
注意:PSA并非特异性指标,需结合其他检查(如影像学)综合判断。
尿常规:
目的:排查尿路感染、血尿或蛋白尿。
适用情况: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痛或血尿时。
2. 影像学检查
经直肠超声(TRUS):
目的:精确测量前列腺体积、观察内部结构(如钙化、囊肿),评估是否有压迫尿道。
优势:准确性高,可指导前列腺活检。
腹部B超:
目的:观察膀胱残余尿量、前列腺大小及形态。
适用情况:无法进行直肠指诊或TRUS时。
CT/MRI:
目的:进一步评估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(如是否侵犯精囊、膀胱颈),排除肿瘤或复杂病变。
适用情况:疑似前列腺癌或手术前评估。
3. 功能性检查
尿流率测定:
目的:测量最大尿流速(Qmax)和平均尿流速,评估排尿功能。
标准:正常最大尿流速>15ml/s,前列腺增生患者常<10ml/s。
残余尿量测定:
目的: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量(正常<50ml),反映膀胱代偿能力。
方法:B超测量或导尿法(需排除感染风险)。
尿流动力学检查:
目的:综合评估膀胱压力、尿道阻力及排尿协调性,明确梗阻程度。
适用情况:症状复杂或需手术评估时。
4. 其他检查
膀胱镜检查:
目的: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颈的梗阻情况,排除肿瘤、结石或憩室。
适用情况:症状严重或计划手术治疗时。
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(IPSS):
目的:通过7项症状评分(0-35分)量化症状严重程度。
轻度(0-7分):无需治疗,观察即可。
中度(8-19分):需药物干预。
重度(20-35分):需手术或微创治疗。
前列腺活检:
目的:穿刺取样进行病理分析,排除前列腺癌。
适用情况:PSA升高或直肠指诊发现可疑硬结时。
注意事项
定期筛查:40岁以上男性每年至少一次前列腺检查(直肠指诊+PSA)。
及时就医:若出现尿频、夜尿增多、排尿困难等症状,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。
检查选择: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选择检查项目(如轻度症状可能仅需IPSS和B超,重度症状需尿流动力学或膀胱镜)。
通过以上检查,可明确前列腺增生的诊断、评估病情,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(如药物、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