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长期腹泻(超过4周),需通过系统检查明确病因。以下是最推荐的检查项目及优先顺序,结合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:
一、基础筛查(优先进行)

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
目的:检测是否存在感染(白细胞、寄生虫)、炎症(红细胞)或隐性出血(潜血阳性)。
适用情况:所有长期腹泻患者。
注意:需采集新鲜粪便样本,避免污染。
血常规
目的:评估感染(白细胞升高)、贫血(红细胞减少)或炎症(中性粒细胞增多)。
适用情况:排查感染性、炎症性或血液系统疾病。
电解质及肝肾功能
目的:判断脱水程度(钠、钾、氯异常)及代谢紊乱。
适用情况:频繁腹泻导致电解质失衡或怀疑肝肾疾病。
二、进一步检查(根据初步结果选择)

粪便培养及病原学检测
目的:鉴别细菌(如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)、寄生虫(如贾第虫)或病毒(如轮状病毒)。
适用情况:怀疑慢性感染或旅行后腹泻。
结肠镜检查(含活检)
目的: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(溃疡、息肉、肿瘤),获取组织病理学证据。
适用情况:
疑似炎症性肠病(IBD,如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)。
老年患者需排除肠道肿瘤(如结肠癌)。
反复腹泻伴便血、体重下降或贫血。
优势:可同步治疗(如息肉切除)。
腹部影像学检查
超声:筛查胆囊炎、胰腺炎、阑尾炎等。
CT/MRI:评估肠壁增厚、肠腔狭窄或占位性病变(如肿瘤、脓肿)。
适用情况:症状复杂或结肠镜无法明确病因时。
甲状腺功能检查
目的: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可能导致腹泻,需检测T3、T4、TSH。
适用情况:伴随心悸、消瘦、怕热等症状。
三、特殊检查(针对特定病因)

小肠镜检查或胶囊内镜
目的:排查小肠病变(如乳糜泻、克罗恩病、肿瘤)。
适用情况:腹泻伴脂肪泻、食物残渣多或上腹痛。
吸收功能试验
右旋木糖试验:评估小肠吸收不良。
D-木糖试验:检测小肠黏膜损伤。
适用情况:怀疑乳糖不耐受、麸质不耐受或慢性胰腺炎。
激素水平检测
胃泌素、胰高血糖素:排查胃泌素瘤(Zollinger-Ellison综合征)。
甲状腺激素:排除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异常。
适用情况:腹泻伴随类癌综合征(面部潮红、腹泻、心脏瓣膜病变)。
四、高危人群的额外检查

50岁以上患者:建议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,排除结直肠癌。
家族史:有炎症性肠病或肠癌家族史者,需提前筛查(如基因检测)。
免疫抑制者:如糖尿病患者、器官移植术后,需排查机会性感染(如结核、巨细胞病毒)。
五、检查流程建议

第一步:粪便常规+血常规+电解质(快速初筛)。
第二步:结肠镜检查(若隐血阳性或怀疑肿瘤/IBD)。
第三步:腹部CT/MRI或小肠镜(若结肠镜未明确病因)。
第四步:特殊病原体或激素检测(针对罕见病因)。
六、注意事项
检查前准备:
结肠镜需提前3天低渣饮食,检查前2天服用泻药清洁肠道。
空腹检查(如血常规、电解质)。
风险提示:
结肠镜为侵入性检查,可能有出血、穿孔风险(发生率<0.1%)。
胶囊内镜需确认无肠梗阻,且无法取活检。
费用参考:
粪便常规:50-100元;
结肠镜检查(含活检):1000-2000元;
腹部CT:500-800元。
长期腹泻的检查需个体化,优先排查感染、炎症、肿瘤等常见病因。
七、总结
若症状持续或伴随报警信号(如便血、消瘦、发热),应尽早完善结肠镜等关键检查。建议在消化内科或肛肠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检查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