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体检并非简单“查全身”,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特点、健康风险,针对性检查关键部位和功能。以下按年龄段梳理核心检查部位及目的,并标注适用年龄和检测手段:
一、常规体格检查(各年龄段基础项目)

头颈部
头部:测量头围、前囟闭合情况(2岁前重点),排查颅骨畸形(如方颅)。
五官:
眼:视力筛查(4岁起每年查)、眼底、斜视/弱视;
耳鼻喉:听力(高危儿定期查)、鼻畸形、扁桃体肿大;
口腔:龋齿、牙周病、舌系带过短(影响语言发育)。
胸腹部
胸部:胸廓对称性(漏斗胸/鸡胸)、心肺听诊(先心病、呼吸道感染)。
腹部:触诊肝脾肿大、包块(疝气),彩超查肝/胆/脾/肾/胰实质病变。
脊柱与四肢
脊柱:侧弯、后凸(学龄期高发);
四肢/关节:髋关节脱位(新生儿)、O/X型腿(幼儿)、步态异常。
外生殖器
男孩:隐睾、鞘膜积液、包茎(彩超辅助);
女孩:小阴唇粘连、阴道闭锁。
二、分年龄段重点检查部位与专项

新生儿(0~28天)
关键部位:
头颅:前囟大小、颅缝(颅压异常);
髋关节:超声筛查发育不良(早产儿重点);
心脏:彩超排查先心病(配合听诊)。
专项:先天畸形排查、神经行为评定。
婴儿期(1月~1岁)
关键部位:
腹部:彩超查肠套叠、疝气;
运动系统:大运动发育(抬头/坐/爬)。
专项:营养指标(血维生素D、铁蛋白防缺铁)。
幼儿期(1~3岁)
关键部位:
神经系统:语言发育、精细动作(拿捏/涂画);
心理行为:《预警征象》量表筛查孤独症/多动症。
专项:过敏原检测(湿疹/腹泻患儿)。
学龄前(3~6岁)
关键部位:
视力:屈光不正、弱视(每年查);
牙齿:龋齿(乳牙更易蛀)。
专项:重金属筛查(铅暴露)、行为发育评估。
学龄期及青春期(7~18岁)
关键部位:
性发育:性早熟征象(女童乳房发育<7.5岁,男童睾丸增大<9岁);
骨骼:骨龄片(预测身高潜力)。
专项:心理评估(焦虑/抑郁)、肺功能(哮喘筛查)。
三、特殊健康问题的针对性检查

问题 重点检查部位/项目
肥胖 腹部彩超(脂肪肝)、血压、血脂血糖
发育迟缓 脑部MRI(若疑似异常)、发育商测试(DQ)
性早熟 性腺超声(卵巢/睾丸)、骨龄、性激素六项
贫血 血常规、血清铁蛋白(缺铁性高发)
总结建议
儿童体检以生长监测(身高/体重/头围)为基线,按年龄深化发育关键点:
0~3岁:重营养与神经发育,查头围、髋关节、运动里程碑;
3~6岁:防近视龋齿,每年查视力、口腔;
青春期:关注性发育与心理,加查骨龄、性腺超声。
若孩子有肥胖、矮小等问题,需在常规体检上叠加专项检查(如性早熟查性激素)。
操作提示:体检后保存历年报告,对比生长曲线趋势(如身高百分位下降需警惕),异常结果及时转诊专科(如发育迟缓→儿保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