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康掌柜体检网> 体检百科 >高血压管理必看!7个你可能忽略的关键误区!

高血压管理必看!7个你可能忽略的关键误区!

来源:康掌柜体检网发布时间:2025-06-17 10:38:40阅读量:
标签:

高血压管理必看!7个你可能忽略的关键误区!

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但许多患者在日常管理中存在误区,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,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。以下是7个常被忽视的关键误区及科学建议:

1 (2).png

误区1:凭症状判断是否需要服药

错误认知:

“没有头晕、头痛等症状时,就不需要吃药。”

科学解释:

高血压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很多患者即使血压升高也无明显症状。但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悄悄损害心、脑、肾等器官,增加心梗、脑卒中的风险。

正确做法:

定期监测血压(尤其是晨起和夜间血压)。

遵医嘱规律服药,不因症状消失而自行停药。

误区2:血压正常就停药

2.png

错误认知:

“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了,可以停药试试。”

科学解释:

原发性高血压无法完全治愈,停药后血压极易反弹,且剧烈波动会加重血管损伤。

正确做法:

长期坚持用药,即使血压达标,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方案。

定期复诊,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治疗。

误区3:拒绝药物治疗,依赖“食疗”或“保健品”

3.png

错误认知:

“吃点芹菜、喝点山楂水就能降压,不需要吃药。”

科学解释:

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,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,仅靠食疗难以实现血压长期稳定。保健品(如鱼油、大蒜素)降压效果有限,甚至可能延误治疗。

正确做法:

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:低盐饮食、规律运动、戒烟限酒、控制体重。

警惕虚假宣传,勿轻信“根治高血压”的偏方。

误区4:忽视血压波动的规律

4.png

错误认知:

“血压每天变化不大,偶尔高一点没关系。”

科学解释:

血压受昼夜节律、季节、情绪等因素影响,正常人血压也会波动。但高血压患者若波动过大(如清晨血压骤升),可能提示靶器官损害风险。

正确做法:

关注24小时血压监测(尤其清晨和夜间血压)。

记录血压变化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

误区5:家庭自测血压不重要

错误认知:

“医院测的血压更准确,家庭自测没必要。”

科学解释:

诊室血压可能受“白大衣效应”(紧张导致血压升高)影响,而家庭自测能更真实反映日常血压水平,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或假性高血压。

正确做法:

每天固定时间自测血压(如晨起和睡前)。

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,并掌握正确测量方法。

误区6:认为中药比西药更安全

错误认知:

“中药副作用小,长期吃更安心。”

科学解释:

中药并非绝对安全,部分中草药可能与降压药相互作用,甚至导致肝肾损伤。高血压治疗需以循证医学为基础,盲目依赖中药可能延误病情。

正确做法:

中西医结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未经验证的中药。

误区7:忽视并发症的早期信号

错误认知:

“血压控制住了,其他问题不用担心。”

科学解释:

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“头号元凶”,即使血压达标,也可能伴随动脉硬化、左心室肥厚等隐性损害。

正确做法:

定期检查靶器官功能(如心电图、眼底、尿微量白蛋白)。

综合管理危险因素(如血糖、血脂、肥胖)。

总结:科学管理高血压的关键

坚持长期用药,不随意停药或换药。

定期监测血压,结合家庭自测与医院检查。

改善生活方式(限盐、运动、减重、戒烟限酒)。

关注并发症预警,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
记住:高血压的管理不是“一蹴而就”,而是需要终身坚持的健康习惯!


本文由康掌柜体检网编辑发表。转载此文章须经过同意。转载或内容合作请附上出处(康掌柜体检网)及本页链接,违规转载必究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400-0011-999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没有了

康掌柜体检预约平台

第一时间了解最新优惠活动

与我们零距离接触赶紧扫一扫~

扫码关注活动

 全国热门体检中心 |   热门体检机构 |   热门体检城市 |   入职体检 |   新入驻机构 |   全国医院等级体检 |   友情链接 | 
400-0011-999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