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检查的具体项目及其简要说明,结合医学指南和常见临床实践整理:
一、基础妇科检查

妇科查体
内容:外阴视诊、阴道窥器检查、双合诊/三合诊。
作用:评估外阴、阴道、宫颈、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及盆腔的健康状况,排查炎症、肿块、脱垂等问题。
白带常规检查
内容:采集阴道分泌物,检测pH值、清洁度、白细胞、霉菌、滴虫、线索细胞等。
作用:筛查阴道炎(如细菌性、霉菌性、滴虫性阴道炎)。
频率:有异常分泌物、瘙痒等症状时检查。
尿常规检查
内容:检测尿液颜色、pH值、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蛋白质等。
作用:排查泌尿系统感染、糖尿病、肾病等。
二、专项筛查项目

宫颈癌筛查
项目:
TCT检查(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):采集宫颈细胞,检测癌前病变或癌细胞。
HPV检测:筛查人乳头瘤病毒感染(尤其是高危型HPV 16、18型)。
适用人群:有性生活的女性,建议21岁后每3年1次;30岁后联合TCT+HPV每5年1次。
异常处理:若结果异常,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或宫颈活检。
乳腺检查
项目:
乳腺触诊:医生通过触诊排查肿块。
乳腺彩超:筛查乳腺增生、纤维瘤、囊肿或肿瘤。
乳腺钼靶(X线):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1次,辅助发现早期乳腺癌。
适用人群:育龄女性常规筛查,40岁以上强化检查。
子宫及附件超声检查
项目:
腹部B超:需憋尿,观察子宫、卵巢及盆腔结构(如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)。
阴道B超:无需憋尿,探头经阴道检查,图像更清晰(适用于未婚女性需谨慎)。
适用人群:月经异常、备孕、不孕症或筛查生殖系统疾病。
内分泌与激素检查
项目:性激素六项(FSH、LH、雌激素、孕酮、睾酮、泌乳素)。
作用:评估卵巢功能、月经不调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更年期状态。
检查时间:月经周期第2-4天(基础激素水平)。
骨密度检查
作用:评估骨质疏松风险,绝经后女性需重点关注。
频率:40岁以上每年1次,绝经后女性建议定期检查。
三、特殊检查项目

阴道镜检查
内容:放大观察宫颈、阴道壁,必要时取活检。
适用人群:TCT/HPV检查异常者,或怀疑宫颈病变。
宫颈活检
内容: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。
适用人群:阴道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。
宫腔镜/腹腔镜检查
内容:微创手术,直接观察子宫腔或腹腔内器官。
适用人群:不孕症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宫腔粘连等复杂病例。
肿瘤标志物检测
项目:如CA125(卵巢癌)、HE4、CA19-9(胰腺癌)等。
适用人群:有家族史或疑似肿瘤症状者。
四、其他辅助检查

分泌物培养
作用:明确阴道炎病原体类型(如淋球菌、衣原体)。
妊娠相关检查
项目:早孕检测、孕酮、HCG、胎心监测等。
输卵管通畅性检查
项目:输卵管通液/造影术,评估输卵管是否堵塞。
五、检查频率建议
20-30岁:每1-2年基础妇科检查+白带常规+乳腺检查。
30-40岁:每年1次宫颈癌筛查(TCT+HPV)+乳腺彩超+性激素检查。
40岁以上:每年1次乳腺钼靶+妇科超声+骨密度检查+胃肠镜(50岁起)。
六、注意事项
避开月经期:妇科检查(如白带常规、子宫B超)需在月经结束后3-7天进行。
检查前准备:
避免性生活、阴道用药或冲洗24小时。
腹部B超需憋尿,阴道B超无需憋尿。
放射检查:备孕或怀孕女性避免乳腺钼靶、CT等放射性检查。
通过定期妇科检查,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、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病变等疾病,显著降低健康风险。建议根据年龄、症状及家族史个性化选择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