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康掌柜体检网> 体检百科 >别拿中暑不当事儿!高温天热射病可致死!快看如何预防~

别拿中暑不当事儿!高温天热射病可致死!快看如何预防~

来源:康掌柜体检网发布时间:2025-07-16 16:07:39阅读量:
标签:

在高温天气下,热射病(重度中暑)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,致死率高达50%-70%!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急救措施。以下是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方法:

一、热射病有多危险?

热射病有多危险?

致命机制: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控,核心体温>40℃,引发全身炎症反应、器官衰竭(如肝肾损伤、脑水肿)。

高危人群:

户外劳动者(建筑工人、交警、快递员)

老年人(体温调节能力差,常因节俭不开空调)

婴幼儿/孕妇(体温中枢未发育完全或代谢旺盛)

慢性病患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)

肥胖/长期熬夜者(免疫力低下)

二、如何预防热射病?

如何预防热射病?

1. 主动避暑降温

避免高温时段外出: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减少户外活动。

室内降温:

空调温度调至26℃左右,老人儿童可稍低(24℃)。

通风+物理降温:用风扇+湿毛巾、冰袋辅助降温。

警惕“隐形高温”:密闭空间(如停车后车内)即使阴凉处也可能致命。

2. 科学补水与饮食

主动喝水:每小时少量多次饮用 含电解质的水(如淡盐水、运动饮料)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。

避免危险饮品:戒酒、咖啡、浓茶(扩张血管加重脱水)。

清淡饮食:多吃 高蛋白低脂食物(鸡蛋、鱼肉、豆制品)和 富含钾的蔬果(香蕉、西瓜、绿豆汤)。

3. 穿着与劳作防护

穿透气衣物:选择浅色、宽松、速干面料,及时更换汗湿衣物。

户外劳作规范:

每工作1小时休息10-15分钟,转移到阴凉处。

随身携带 防暑药品(藿香正气水、仁丹、清凉油)。

4. 特殊人群额外注意

老年人/慢性病患者:家人需每日监测体温,避免独居闷热环境。

孕妇/婴幼儿:

婴儿切勿包裹过厚,避免捂汗;

孕妇避免剧烈活动,保持室内凉爽。

“坐月子”误区:科学防暑,适度使用空调风扇,避免盲目捂汗。

三、中暑早期症状与应急处理

中暑早期症状与应急处理

1. 中暑信号:立即行动!

先兆中暑: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乏力、大量出汗、注意力下降。

轻症中暑:体温>38℃、皮肤灼热、恶心呕吐、面色苍白。

热射病(重度):

核心特征:

体温>40℃,皮肤干热无汗;

意识模糊、抽搐、昏迷。

2. 急救黄金步骤

第一步:脱离高温环境

迅速将患者转移到 阴凉通风处 或 空调房。

第二步:快速降温

物理降温:

用 20℃左右凉水擦拭 身体(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大血管处);

冰袋冷敷大动脉区域(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用布包裹);

可用风扇加速散热,但不要用酒精擦拭(刺激皮肤)。

目标:尽快将体温降至38.5℃以下。

第三步:补充液体

患者清醒且无呕吐时,小口喂 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料。

若意识不清,禁止喂水,改为 稳定侧卧位(防止误吸)。

第四步:紧急送医

热射病需 立即拨打120,送医途中持续降温。

切勿依赖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,可能加重肝肾损伤!

四、中医辅助防暑(可结合使用)

中医辅助防暑(可结合使用)

刮痧/刺络:疏通经络、泄暑热(如背部膀胱经)。

穴位按摩:掐按 人中、合谷、内关 穴位醒神开窍。

食疗推荐:

苦味食物(如苦瓜、绿豆)清热解暑;

绿茶、荷叶茶、薄荷水消暑提神。

五、牢记:防胜于治!

提前适应高温:在高温季节来临前2-3周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。

关注预警信号:若出现 头晕、乏力、尿少变黄,立即停止活动并降温。

高温天别硬撑:“觉得自己还能撑”是热射病的致命误区,及时休息才是关键!

高温天气里,活着才是第一目标!请为家人和自己做好防暑准备,科学应对,平安度夏!

本文由康掌柜体检网编辑发表。转载此文章须经过同意。转载或内容合作请附上出处(康掌柜体检网)及本页链接,违规转载必究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400-0011-999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没有了

康掌柜体检预约平台

第一时间了解最新优惠活动

与我们零距离接触赶紧扫一扫~

扫码关注活动

 全国热门体检中心 |   热门体检机构 |   热门体检城市 |   入职体检 |   新入驻机构 |   全国医院等级体检 |   友情链接 | 
400-0011-999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