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前检查是评估夫妻双方健康状况、降低孕期风险的重要步骤。以下是详细的注意事项,帮助您科学备孕:
一、检查时间

最佳时间:
计划怀孕前3-6个月进行检查,为异常指标的调理预留时间。
女性:避开月经期,选择月经干净后3-7天(部分项目需月经第2-4天)。
男性:检查前禁欲3-7天,确保精液质量检测的准确性。
空腹要求:
抽血项目(如肝肾功能、血糖、血脂)需空腹8小时,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禁水(少量饮水可)。
B超检查(肝胆)需空腹,妇科B超(子宫附件)无需空腹,但需憋尿。
二、检查项目

女性专项:
基础项目: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甲状腺功能、TORCH筛查(弓形虫、风疹病毒等)、妇科B超、宫颈癌筛查(TCT+HPV)。
特殊需求:有家族遗传病史或不良孕产史者,需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、基因检测。
男性专项:
精液分析(禁欲3-7天)、生殖系统检查(前列腺、精索静脉曲张)、传染病筛查(乙肝、梅毒、HIV)。
夫妻共同项目:
血型(ABO/Rh)、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、传染病筛查(乙肝五项、梅毒、HIV)。
三、饮食与作息

检查前3-5天:
饮食清淡,避免高脂、高糖、辛辣食物(如猪肝、猪血)。
戒烟戒酒,避免熬夜,保持规律作息。
检查当天:
空腹抽血后可适当进食,避免低血糖。
穿着宽松衣物,方便检查(如B超)。
四、心理准备

正确认识检查意义:
检查目的是发现潜在风险(如贫血、感染、甲状腺功能异常),而非“挑毛病”。
若发现异常(如抗体阳性、激素水平异常),需遵医嘱调理后再备孕。
夫妻共同参与:
男性需配合检查(如精液分析、生殖系统评估),女性需关注心理状态(如焦虑、压力)。
五、药物使用
检查前1周:
避免服用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(如抗生素、激素类药物)。
长期服药者(如抗抑郁药、降压药)需提前告知医生,评估药物对妊娠的影响。
检查后用药:
若需治疗(如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异常),选择妊娠安全药物(如叶酸、铁剂)。
六、检查后调整
生活方式:
女性每日补充叶酸400-800μg(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)。
保持BMI在18.5-24.9之间,避免肥胖或营养不良。
戒烟戒酒,避免高温环境(如桑拿、久坐)。
异常处理:
贫血:补充铁剂及富含铁的食物(动物肝脏、红肉)。
甲状腺功能异常:定期复查,调整药物剂量。
精液质量差:补充锌、维生素E,避免久坐及高温环境。
心理调适:
保持轻松心态,避免过度焦虑。若存在生育压力,可寻求心理咨询支持。
七、其他注意事项

女性:
检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,避免冲洗阴道(影响白带常规结果)。
若怀疑怀孕,需提前告知医生,避免X光等辐射检查。
男性:
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身体清洁(洗澡)。
提供既往病史(如腮腺炎、隐睾、睾丸外伤等)。
环境因素:
避免接触化学毒物(如染发剂、农药)、辐射源。
家庭养宠者需提前进行弓形虫筛查,加强宠物粪便处理。
八、科学备孕建议(2025年最新指南)
女性:通过AMH(抗穆勒氏管激素)评估卵巢储备,必要时提前3个月补充辅酶Q10。
男性:精子DNA碎片指数(DFI)<15%为优质标准,偏高者需补充锌、维生素E。
夫妻:提前3个月调整生活方式,确保生理周期(女性)和精子生成(男性)处于最佳状态。
通过以上注意事项,夫妻双方可全面评估健康状况,降低孕期风险,为孕育健康宝宝奠定基础。若有异常指标,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调理后再备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