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常规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形态,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某些疾病。
以下是血常规能辅助发现的主要疾病类型及相关指标变化:
一、贫血相关疾病

缺铁性贫血
指标异常:红细胞(RBC)和血红蛋白(Hb)降低,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减小(<80fL),红细胞分布宽度(RDW)升高。
临床表现: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、心慌。
巨幼细胞性贫血
指标异常:RBC和Hb降低,MCV增大(>100fL),红细胞形态不均。
病因: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(如长期素食者)。
溶血性贫血
指标异常:RBC和Hb显著降低,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,间接胆红素升高。
临床表现:黄疸、尿色加深、乏力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
指标异常:RBC、Hb、白细胞(WBC)、血小板(PLT)均减少。
病因:骨髓造血功能衰竭。
二、感染性疾病

细菌感染
指标异常:WBC升高(>10×10⁹/L),中性粒细胞(NEUT%)比例升高,C反应蛋白(CRP)升高。
常见疾病:肺炎、扁桃体炎、阑尾炎等。
病毒感染
指标异常:WBC正常或降低,淋巴细胞(LYMPH%)比例升高。
常见疾病:流感、病毒性肝炎、EB病毒感染等。
寄生虫感染
指标异常:嗜酸性粒细胞(EOS%)显著升高。
常见疾病:疟疾、蛔虫病等。
三、血液系统疾病

白血病
指标异常:WBC显著升高或降低,血细胞分类异常(如原始细胞增多),RBC、Hb、PLT减少。
临床表现:发热、贫血、出血倾向、淋巴结肿大。
淋巴瘤
指标异常:WBC升高(尤其是淋巴细胞增多),伴随贫血或血小板减少。
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。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
指标异常:全血细胞减少(RBC、WBC、PLT均降低),血细胞形态异常。
四、炎症与免疫性疾病

风湿免疫性疾病
指标异常:WBC升高(活动期),血沉(ESR)加快,C反应蛋白(CRP)升高。
常见疾病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。
慢性炎症
指标异常:WBC轻度升高,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,贫血(慢性病性贫血)。
五、出血与凝血障碍

血小板减少症
指标异常:PLT<100×10⁹/L,可能伴随出血倾向(如瘀斑、鼻出血)。
病因: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、药物反应等。
血小板增多症
指标异常:PLT>450×10⁹/L,可能增加血栓风险。
病因:感染恢复期、骨髓增殖性疾病。
凝血功能障碍
指标异常:血小板形态异常(如大血小板增多),需结合凝血功能检查(如PT、APTT)。
六、肿瘤相关提示
血常规不能直接确诊癌症,但某些异常可能提示肿瘤存在,需进一步检查:
贫血:长期慢性失血(如结直肠癌、胃癌)可能导致贫血(Hb降低)。
白细胞异常:白血病或骨髓转移瘤可能导致WBC显著升高或减少。
血小板异常:某些血液肿瘤或实体瘤转移可能引起PLT升高或减少。
不明原因的炎症指标升高(如CRP、ESR)可能与肿瘤相关。
七、其他疾病提示
甲状腺功能异常
指标异常:红细胞压积(HCT)改变,WBC波动(如甲亢时WBC降低)。
肾功能不全
指标异常:RBC、Hb降低(肾性贫血),血小板功能异常。
肝病
指标异常:脾功能亢进导致RBC、WBC、PLT减少(如肝硬化)。

八、生理性变化(非疾病)
妊娠
指标异常:RBC、Hb轻度降低(生理性贫血),WBC轻度升高。
剧烈运动或应激
指标异常:WBC、中性粒细胞暂时升高。
高海拔地区
指标异常:RBC、Hb升高(生理性代偿)。
总结:血常规的核心价值
血常规是快速筛查健康问题的“窗口”,但需结合临床症状、体征及其他检查(如影像学、病理学)综合判断。例如:
贫血:需进一步查铁代谢、维生素B12、叶酸水平及骨髓检查。
白细胞异常:需结合C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(PCT)判断感染性质。
血小板异常:需结合凝血功能、骨髓穿刺明确病因。
建议:若血常规报告出现异常指标,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,避免自行解读或过度焦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