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,7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项目应以预防重大慢性病、早期发现高发疾病、评估功能衰退风险为核心。
结合国家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》、上海市社区/三甲医院实际执行标准,
以及权威医学专家(如李兰娟院士)和最新临床指南(截至2025年),70岁以上老人体检的“必查项目”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:
一、【基础健康评估】——所有老年人都需做

血压、身高、体重、BMI:筛查高血压、肥胖或营养不良
血常规 + 尿常规:评估贫血、感染、肾功能初步状态
空腹血糖 + 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:糖尿病筛查与长期血糖控制评估
血脂四项(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LDL-C、HDL-C):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
上海社区医院65岁以上常提供免费年度体检,包含上述基础项目。
二、【心脑血管系统重点筛查】——致死致残首要原因

静息心电图(ECG):初筛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
动态心电图(Holter,24小时以上):推荐给有心悸、晕厥史者,排查房颤等“隐形杀手”
颈动脉超声:检测动脉斑块、狭窄,评估脑卒中风险(比眼底检查更关键)
心脏彩超(如有胸闷、气促等症状):评估心功能、瓣膜病变
李兰娟院士特别强调:仅做普通心电图远远不够,70岁以上应考虑动态监测。
三、【肿瘤早筛项目】——癌症高发年龄段必须重视

胸部低剂量CT(非X光片):肺癌筛查金标准,尤其适用于吸烟史或家族史者
腹部B超(肝、胆、胰、脾、肾):筛查脂肪肝、囊肿、肿瘤
胃肠镜检查:
建议每5年一次胃镜+肠镜(上海部分社区已纳入高龄老人筛查计划);
若不便做肠镜,可先用粪便潜血+FIT-DNA检测替代初筛
肿瘤标志物(选择性):
男性:PSA(前列腺癌)
通用:CEA(消化道)、AFP(肝癌)、CA19-9(胰腺/胆道)
注意:单纯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癌症,需结合影像学。
四、【呼吸与肌肉骨骼功能】——易被忽视但关乎生存质量

肺功能检查(PFT):评估慢阻肺(COPD)、限制性通气障碍,即使无咳嗽也应查
骨密度检测(双能X线DXA):诊断骨质疏松,预测骨折风险
下肢肌力评估或简易体能测试(如起坐试验、步速):筛查肌少症,预防跌倒
李兰娟院士指出:肌肉力量下降是跌倒、肺炎、失能的重要诱因,应与骨密度联合评估。
五、【感官与认知功能】——影响独立生活能力
视力检查 + 眼底照相:筛查白内障、青光眼、黄斑变性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
听力测试(纯音测听):老年性耳聋早干预可延缓认知衰退
认知功能筛查(如MMSE或MoCA量表):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、血管性痴呆
上海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将认知筛查纳入高龄老人体检包。
六、【代谢与器官功能】——药物代谢与慢性病管理基础

肝功能(ALT、AST、ALB等) + 肾功能(肌酐、eGFR、尿素氮)
尿酸:高尿酸血症与痛风、肾损伤相关
甲状腺功能(TSH、FT4):老年人甲减/甲亢症状隐匿,易误诊为“衰老”
上海特色与实操建议:
免费体检:上海户籍65岁以上老人每年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,包含基础项目;
部分区(如徐汇、浦东)对80岁以上增加骨密度、肿瘤标志物等。
三甲医院深度体检:若经济条件允许,建议每1–2年在瑞金、华山、中山等医院做一次个性化深度体检,重点覆盖上述六大类。
个体化调整:

高血压/糖尿病患者:加查尿微量白蛋白、眼底;
心脏病史者:加做冠脉CTA或运动负荷试验;
吸烟者:必须做肺功能+低剂量CT;
跌倒史者:加查维生素D、平衡功能测试。
避免“无效体检”陷阱:
不盲目追求“高科技”项目(如全身PET-CT);
不只查肝肾功能就以为“全面”;
不因“没症状”就跳过心脑血管、肺功能、认知评估。
总结:70岁+老人体检核心原则
查关键,不查全;重功能,轻指标;防跌倒,防猝死,防失能。
建议家属陪同老人就诊,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体检清单,并建立健康档案持续追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