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磁共振(MRI,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)是一种无电离辐射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,相比X光、CT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。
但尽管如此,它并非“完全无害”,在特定情况下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副作用。
以下是截至2025年医学共识下的详细说明:
一、核磁共振本身(平扫)基本无害

优点:
无X射线/电离辐射:不会损伤DNA,不会增加癌症风险;
软组织分辨率极高:对脑、脊髓、关节、肌肉、盆腔器官等显示清晰;
可重复检查:适合长期随访(如多发性硬化、肿瘤术后复查)。
因此,普通人群做一次或多次MRI平扫是安全的,孕妇(尤其孕中晚期)在必要时也可谨慎使用。
二、主要风险与副作用来源

1. 强磁场带来的物理风险(最需警惕!)
MRI设备使用超导磁体,磁场强度通常是地球磁场的 1.5万–6万倍(1.5T–3.0T),可能引发以下危险:
风险类型 举例 后果
金属异物移位 体内有未取出的弹片、铁屑、动脉瘤夹(非MRI兼容型) 可能移位、出血、危及生命
植入物失效 心脏起搏器、除颤器、神经刺激器 可能停机、误放电、致死
金属物品飞入 氧气瓶、轮椅、工具、钥匙、手机 被吸进机器,造成严重事故
对策:
检查前必须填写《MRI安全筛查表》;
所有人员进入扫描室前需更换无金属衣物,并接受安检。
安全提示:
现代钛合金牙套、骨科钢板/螺钉(非铁磁性) 多数可做MRI(需确认型号);
纹身含金属颜料者:可能局部发热或灼伤(罕见)。
2. 造影剂相关副作用(仅增强MRI使用)
增强MRI需静脉注射钆类造影剂(Gadolinium-based contrast agents, GBCA),虽然总体安全,但存在以下风险:
(1)过敏样反应(发生率约0.01%–0.1%)
轻度:恶心、头痛、皮肤瘙痒、荨麻疹;
重度(极罕见):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、过敏性休克(需急救)。
(2)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(NSF)
高危人群:严重肾功能不全(eGFR <30 mL/min)患者;
表现:皮肤变硬、关节挛缩、内脏纤维化;
现状:自2010年后使用更安全的大环状钆剂(如钆特酸葡胺),NSF已极为罕见。
(3)钆沉积问题
少量钆可能在脑部、骨骼中长期残留;
目前未发现明确健康危害,但FDA建议:非必要不增强,尤其儿童、孕妇、需多次增强者。
对策:
肾功能异常者需提前查肌酐/eGFR;
哺乳期女性:注射后建议暂停哺乳24小时(部分指南认为无需暂停,可遵医嘱);
孕妇:除非绝对必要,一般避免使用造影剂。
3. 其他不适感(非病理性的“副作用”)
问题 原因 缓解方式
幽闭恐惧症 扫描舱狭窄、噪音大(达80–100分贝) 可申请开放式MRI(图像质量略低)、使用耳塞、镇静药物
噪音干扰 梯度线圈震动产生敲击声 提供耳罩或耳机
检查时间长 单部位需15–40分钟,需保持不动 提前沟通,必要时用固定带
三、哪些人不能做MRI?

绝对禁忌(禁止检查) 相对禁忌(需评估风险)
- 非MRI兼容型心脏起搏器
- 颅内动脉瘤夹(老式铁磁性)
- 眼内金属异物(如铁屑) - 怀孕早期(<12周,非紧急情况)
- 严重肥胖(超过设备承重或孔径)
- 无法配合的躁动患者(需镇静)
- 肾功能衰竭(慎用造影剂)
多数人工关节、冠脉支架、宫内节育器(IUD)不影响MRI(现代材料多为非铁磁性)。
四、总结:MRI是否安全?

场景 安全性评价
普通人群做平扫MRI 非常安全,无辐射、无已知长期危害
增强MRI(肾功能正常) 安全,副作用罕见
孕妇(非增强) 孕中晚期可做,早孕期尽量避免
体内有金属植入物 必须提前确认是否MRI兼容
肾功能不全者 避免使用钆造影剂
建议:
如医生建议做MRI,请如实告知病史、手术史、怀孕状态;
不要因“担心辐射”拒绝必要检查——MRI恰恰是最安全的影像手段之一;
若焦虑或恐惧,可提前与技师沟通,安排陪同或使用镇静措施。
如有具体病情或体内植入物型号,我可以帮你判断是否适合做MRI。
温馨提示:文中价格仅供参考,非最终价格,需要了解最新体检套餐价格,请联系客服:400-0011-999.
本站部分信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