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疾病,是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。器质性病变或卵巢功能失常,如高血压、内分泌疾病、流产、生殖道感染、肿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。另外,情绪异常、经期受寒、减肥、熬夜等生活因素也是引起月经失调的常见原因。月经失调可引起贫血、妇科炎症、提前衰老,甚至影响正常怀孕。

体检帮你发现月经失调
详细询问病史:患者需准确地提供资料,便于对病因做出判断。
全身体格检查:了解是否存在引起月经失调的全身性疾病存在。
内分泌测定:测定卵泡刺激素、黄体生成素、泌乳素、雌激素、孕激素、睾酮、三碘甲腺原氨酸、四碘甲腺原氨酸、促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,卵巢,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的分泌是否正常。
盆腔检查:了解生殖器官有无畸形、炎症、肿瘤的情况发生。
卵巢功能检查:有阴道涂片、宫颈黏液、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方式,了解卵巢功能是否正常。
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:了解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情况。
细胞学检查: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恶性病变
B超检查:可以反映子宫、卵巢及盆腔的情况
X线检查: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,有无粘膜下肌瘤或息肉: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。
月经失调症状早知道
经期提前:月经周期缩短,短于21天,并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。
经期延迟:月经错后7天,甚至月经周期延长为40~50天,并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
月经紊乱:经期提前和经期延长两种情况都存在,不能按照正常的月经周期行经。
经期延长:月经周期正常,经量正常,但经期超过7天以上,甚至长达2周。
经间期出血:两次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出血症状,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引起的。
月经过多:正常女性的月经量一般为30~80毫升,月经量多是指月经量多于80毫升,或比以往月经量明显增多。
月经过少:月经量不足30毫升,或比以往月经量减少一半,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,均为月经过少。
闭经:年过18岁仍未行经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。
痛经:月经期间,感觉小腹疼痛,严重者疼痛难忍、满头大汗、身体虚脱。
如何预防月经失调
熬夜、过度劳累、生活不规律都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,导致月经失调,保持良好的作息,是预防方月经失调的重要措施。
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,定点定时吃饭,月经期间不可食用凉食,辣食,以免影响月经正常排出。月经期间宜补充富含铁质或滋补性食物,如乌鸡、羊肉、黑豆、红枣、红糖等,防止经期的贫血症状。
女性受寒是引起痛经的常见原因,因此保暖工作做到位,尤其要注意腰部和腹部的保暖,不要穿露脐、露腰的衣服,不要过早穿短裙。不要长期吹空调,空调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6℃以上,避免空调冷风直吹背部;外出时游玩时,不要坐在草地、石头、水泥地等寒湿的地方。
女性过度节食减肥,容易引起月经量少,甚至闭经,建议科学、循环渐进地减重,避免损害身体健康。
多次人流、经期性生活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,尤其会对卵巢和子宫伤害。
保持乐观的心态,遇到事情不随意发脾气,学会自我减压,防止负面情绪引起月经不规律。
出现月经失调后,一定要及时检查,针对病因对症医治。同时还应医治月经不调引起的后果,如贫血、不孕不育等,尽量将月经失调的危害降到至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