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序号 | 体检项目 | 临床意义 |
| 1 | 营养早餐 | 鸡蛋、包子、花卷、油条、粥、馒头等营养丰富的早餐。 |
| 2 | 静脉采血 | 含一次性采血针、采血管。 |
| 3 | 一般情况 | 通过对身高、体重、血压检查,了解机体的血压、体重指数等基本情况。 |
| 4 | 内科 | 心(心率、心律、心音、心界)、肺、腹部(肝、胆、胰、脾、肾)、神经系统。 |
| 5 | 外科检查(男) | 通过对皮肤、浅表淋巴结、甲状腺、脊柱、四肢关节、外生殖器的物理检查,了解和发现以上部位的病变和阳性体征。 |
| 6 | 眼科常规检查 | 眼科常规检查 |
| 7 | 耳鼻喉检查 | 鼻部:可查出各种鼻炎、鼻息肉、鼻中隔偏曲、良恶性肿瘤及各副鼻窦的炎症 。咽部:可查出咽炎、扁桃体炎及各种良恶性肿瘤。 耳部:外耳道炎症、湿疹,各种良恶性肿瘤,急慢性鼓膜炎症。 |
| 8 | 心电图 | 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搏动有关的电位变化,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、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、心肌炎、心肌缺血、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病变。 |
| 9 | 腹部彩超 | 通过对腹部各脏器(肝、胆、胰、脾、双肾的体积、形态、回声、功能、血流方面的检查)了解上述器官有无良性恶性病变以及胆囊、肾脏的结石。提示肝脏、双肾功能方面的问题,脂肪肝、肝硬化等方面的判断。 |
| 10 | 前列腺彩超 | 超声检查能较好的显示前列腺的形态、大小,对于前列腺增生、肥大、钙化等疾病诊断有意义。 |
| 11 | 胸部正位 | 对支气管、两肺、心脏、胸廓、胸膜、纵隔、膈等病变的X线影像检查,胸片清晰度优于透视,留下客观记录便于对比和会诊。 |
| 12 | 颈椎侧位 | 检查能够显示颈椎关节有没有增生,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,颈椎曲度是否改变,椎间隙是否变窄,有无骨质增生、韧带钙化或有无椎间孔变小。 |
| 13 | 尿常规 | 通过对尿液的分析,观察尿中有无蛋白、糖、胆红素、细胞、管型、各种结晶物等,以判断有无尿路感染、急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等。 |
| 14 | 血常规五分类 | 白细胞(WBC)、红细胞(RBC)、血红蛋白(HGb)、红细胞压积(HCT)、血小板(PLT)、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(MCH)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(MCHC)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—SD(RDW—SD)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—CV(RDW—CV)、大血小板比率(P—LCR)、平均血小板体积(MPV)、血小板体积分布(PDW)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(%GRA)、淋巴细胞百分比(%LYM)、中间细胞百分比(%MON)、中性粒细胞绝对值(#GRA)、淋巴细胞绝对值(#LYM)、中间细胞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从该检查中发现早期迹象。例如:感染性疾病会是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;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患,而贫血时表现为红细胞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偏低。比三分类分析的内容更全。 |
| 15 |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| 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,药物性肝损伤,脂肪肝,肝硬化,心肌梗死胆道疾病。 |
| 16 |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| 增高见于心梗,急慢性肝炎,中毒性肝炎,心功能不全,皮肌炎等。 |
| 17 | γ-谷氨酰转移酶 | 增高见于肝癌,肝硬化,阻塞性黄疸,急慢性黄疸型肝炎,胆结石,急性胰腺炎。 |
| 18 | 碱性磷酸酶 | 增高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,急性肝炎,慢性肝炎活动期,肝硬化,骨骼疾病。 |
| 19 | 总蛋白(不单选) | 增高见于高度缺水症及多发性骨髓瘤。降低见于恶性肿瘤,重症结核,营养及吸收障碍,肝硬化肾病综合征,烧伤,缺血等。 |
| 20 | 白蛋白(不单选) | 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,使白蛋白浓度上升。降低见于与总蛋白相同,特别是肝脏,肾脏疾病更为明显。 |
| 21 | 球蛋白(不单选) | 球蛋白(不单选) |
| 22 | 白蛋白/球蛋白(不单选) | 白蛋白/球蛋白(不单选) |
| 23 | 尿酸 | 增高见于痛风,子痫,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,多发性骨髓瘤,慢性肾小球肾炎,妊娠反应及铅中毒等。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。 |
| 24 | 尿素 |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尿,尿毒症,严重肾功能衰竭,高蛋白饮食,糖尿病,重症肝病,高热,轻度肾功能低下,痛风等。 |
| 25 | 肌酐 |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,各种肾功能障碍。降低见于营养不良,多尿。 |
| 26 | 空腹血糖 | 初筛高血糖 |
| 27 | 肌酸激酶 | 增高见于心梗,病毒性心肌炎,皮质炎,肌肉损伤,肌营养不良,心包炎,脑血管以及心脏手术等。 |
| 28 | 肌酸激酶同工酶 | 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,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。 |
| 29 | 乳酸脱氢酶 |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,肝脏疾病,恶性肿瘤等。 |
| 30 | 总胆固醇 | 脂肪肝,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;心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判断。增高可见于:动脉粥样硬化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阻塞性黄疸及肾病综合征等。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严重贫血、急性感染及消耗性疾病。 |
| 31 | 甘油三酯 | 增高见于基因遗传、饮食因素引起或继发于某些疾病,如糖尿病,肾病等。降低见于甲亢,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低下,肝实质性病变等。 |
| 32 |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| 降低见于脑血管疾病,冠心病,高脂血症或手术后,吸烟,缺少运动等。 |
| 33 |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|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|
| 34 | 血流变 | 血流变检测主要反映血液流动性、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。适用于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脑中风、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疾患的检查。 |
| 35 |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|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、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,也和胃癌关系密切。通过血液检测可筛查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。阳性常见于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部分胃癌等。 |
| 36 | 癌胚抗原 |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。在急性肝炎、胰腺炎、肺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妊娠三个月内都可能增高。CEA在胰腺、结直肠、乳腺、肺及肝脏肿瘤患者异常率可明显高于正常人,建议复查,结果仍异常请专科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。同时定期复查,动态观察。 |
| 37 | 甲胎蛋白 |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AFP值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(筛查肝癌时最好配合腹部B超检查) |
| 38 | 糖类抗原19-9 | CA19-9结果升高见于多种恶性胃肠疾病(如胰腺癌,结肠直肠癌,胃癌以及肝癌)的患者,尤其是晚期胰腺癌患者(敏感性70%-87%)。CA19-9水平升高在患者转移疾病以及非恶性肝炎,肝硬化,胰腺炎以及非恶性胃肠疾病的患者中也可能发生。试验表明,治疗后CA19-9检测值持续升高,则可能是发生转移和(或)残留疾病的指征。CA19-9检测值持续升高可能与正在发作的恶性疾病和治疗反应不理想有关。良性病变和炎症(如急性胰腺炎、胆囊炎、肝炎等)CA19-9浓度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。 |
| 39 | 前列腺特异抗原 |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总PSA轻度增高,晚期明显增高,前列腺切除术后明显降低。前列腺炎可轻度增高。 |